cht健康中醫藥
adm Find login register

[轉]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溯源及評價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1subject: [轉]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溯源及評價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1-21quote  

發表時間:2007-9-24 9:08:10

諸多版本的《傷寒雜病論》中,有一部《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該書解放前陝西曾少量刊印,解放後廣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0年重印,陝西1980年亦有出版,但對該書的淵源及傳播途經尚鮮為人知,本人欲就上述問題及學術價值作簡要評述。

1.《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溯源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下稱《桂林古本》)原序謂該書為清代桂林左盛德氏得之於張仲景四十六世孫張紹祖,而張紹祖稱「吾家傷寒一書,相傳共有十三稿…… 茲所存者為第十二稿……叔和所得相傳為第七次稿」。光緒廾年(1894年)左盛德將此書傳於同邑羅哲初並為該書作序,且冠以《桂林古本》名。張紹祖、左盛德,已不可考;羅哲初(1878∼1943年)字樹仁,號克誠子,廣西桂林人,出身書香門弟,嘗與國民黨元老馬君武先生同為桂林模範小學校長。民國時曾為南京中央國醫館編審,在寧滬廾餘年,與國內中醫名流周岐隱、黃竹齋至善,後黃竹齋將該書抄回陝西,由陝軍將領張鈁(伯英)捐資刊印250部。1937年羅哲初返桂,1943年染疫痢病逝。期間將該書傳於次子羅繼壽,1956年羅繼壽將該書獻出,於1960年出版。該書卷首署名「漢長沙太守南陽張機仲景述……桂林羅哲初手抄」,故該書雖冠「桂林古本」只不過經桂林人手抄而已。歷代醫籍中,冠以「桂林古本」者甚鮮,筆者對該書從文風、體制及外感病治療、發展史出發,對該書進行必要考證。

2.「桂林古本」係後人托名之作

《桂林古本》凡十六卷。前五卷中,第一、二卷為評脈,第三至第五卷係論述溫病內容,凡傷暑、溫病、傷燥、傷風、熱病均已述之,約佔全書三分之一。此書第七至十六卷,則與刊行與世的《傷寒雜病論》內容,除少數文字上略有出入外,內容上並無改動。因此,《桂林古本》與通行本之差別,主要是增加了溫病學內容。之所以說是托名之作,概之如下。

2.1體例不同,文風迥異:1∼3卷中,論述脈學及六氣致病,有論無方,其體制、文風與仲景迥異,缺乏前後貫通、一氣呵成之感,且措詞亦受明清白話文影響,漸趨通俗,不似仲景原文之古樸深奧。

2.2病名: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是以六經分類命名,或以方名證。然《桂林古本》中,直接襲用了溫病學說形成後的各種病名。眾所周知,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中首先論述了風溫、溫熱、溫疫、溫毒、暑溫、濕溫、秋燥、溫瘧等八種,這些病名及論述全部出現在《桂林古本》中,可見該書出於吳鞠通之後,並受其影響至深。

2.3本末倒置,前後錯亂:《桂林古本》中一、二卷有論無方,而第三卷突然冒出「大青龍加附子湯」、「桂枝去桂加黃芩牡丹湯」,亦即《桂林古本》中最先出現的方劑,而在此之前,並無一處提及「大青龍湯」「桂枝湯」基本組成。一代醫聖,立法嚴謹,層次分明,未有本末倒置,愚若如是者。縱使仲師一時疏忽,延至 「第十二稿」時,斷不致毫無察覺,此後人托名時之失誤。

2.4方名:縱觀《桂林古本》全書,除襲用經方外,其餘方名均系以藥名組合而成,如「百合地黃牡丹皮半夏茯苓湯」、「桔梗甘草枳實芍藥湯」,比比皆是,此亦不合仲景立法之體例。

綜之,該書各方面均與仲景大相庭徑,留下明顯斧鑿痕跡,故當為後人托名之作。

3.《桂林古本》成書於1798∼1894年間

前已提及《桂林古本》沿用了吳鞠通對溫病的各種觀點,而吳鞠通《溫病條辨》成書於嘉慶二年(公元1798年),故《桂林古本》成書當在吳氏之後,而左盛德將此書傳給羅哲初是光緒廾年(公元1894年),故該書成書當在1798∼1894年間。

4.《桂林古本》是傷寒派著作

仲師《傷寒雜病論》在祖國醫學史上,首次打破了既往醫著有論無方的格局,提出六經辨證,隨證施治,為千古所頌。迄至明末清初,後世醫家在不斷探索、總結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溫病學說。但在當時,溫病學說是否該創立新論以「羽翼傷寒」,在學術界是有爭議的,這就是清代我國醫學史上傷寒學派與溫病學派之爭。

傷寒派認為「傷寒有五」,即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病。溫病已屬其中,不必另立新派。《桂林古本》正是為維持這種觀點,

大量溫病內容納入傷寒之中,當作傷寒論的組成部分之一,自然也就不必「另立新派」。

該書作者自詡為仲景後人,自然維持正統的傷寒派觀點,但他將大量溫病內容直接納入《傷寒雜病論》的同時,也說明他已看到溫病學派的崛起和溫病學派對外感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故將溫病內容列於傷寒內容之前,也說明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溫病學術思想並認識到其重要性。

5.該書的學術價值

盡管該書是傷寒學派著作,不主張另立溫病學派,直接將溫病內容納入傷寒之中。但該書將溫病列為全書之首並吸取、採用溫病之病名、辨證,說明其並未囿於一家之方,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能博採眾長,能看到溫病學說之崛起,是難能可貴的。筆者認為,《桂林古本》是清代傷寒學派與溫病學派之爭的產物,是出自傷寒派的手筆,作者試圖集傷寒、溫病於一爐,在治療上另辟蹊徑,編纂一部兼取各家之長的外感病專著,這對於祖國醫學外感病的發展史,對研究仲景學說及嶺南文化,仍具有重要意義。

桂林市中醫醫院(廣西,541002) 蔣建成 李仙

 

[註] 本文轉自  http://news.1m1m.com/html/zhongyi/zyxx/zywx/wxyj/2007/09-24/200709245547.shtml

已轉成繁體。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2subject: 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1-21quote  

呃,原來不只是我在懷疑。吐舌頭

光看個四逆湯的組成就覺得很怪異,桂林古本硬是多個人參,那麼後來又有個「四逆加人參湯」,雖然人參的用量有差。

宋趙開美版:

四逆湯:炙甘草:乾薑:生附子 = 2:1.5: 1 枚
四逆加人參湯:炙甘草:乾薑:生附子:人參 = 2:1.5:1 枚:1

桂林古版:

四逆湯:炙甘草:乾薑:生附子:人參 = 2:1.5:1 枚:2
四逆加人參湯:炙甘草:乾薑:生附子:人參 = 2:1.5:1 枚:3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3subject: Promote 0 Bookmark 02009-01-24quote  

LGJ
光看個四逆湯的組成就覺得很怪異,桂林古本硬是多個人參,那麼後來又有個「四逆加人參湯」,雖然人參的用量有差。

Well,這個四逆湯加不加人參的問題還真是有爭議,最近在獨孤木的 blog 也有一些討論,不過看起來,雙方的意見有差距:

醫術的成長〉 → 最後面的幾則留言。

四逆湯該不該加人參?

仲景方的配伍

也就是說雙方提出來的論據無法說服對方。這個問題柯韻柏曾提出來過,他也是認為要加人參。但多數經方家是使用不加人參的四逆湯。

這樣好了,我們先把學理放一邊。如果桂林本是後人託名之作屬實,那麼就不必爭論了,加人參是錯的,至少那不是仲景原方。目前為止所找得到的資訊傾向桂本是偽作。大笑

 


edited: 2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4subject: Promote 0 Bookmark 02009-01-24quote  

這裡有一篇也可以參考:

疑桂林古本著作時間不早過唐〉

當然,這第一篇的轉文內容較詳細可信。


cht健康中醫藥
adm Find login register
views:1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