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健康中醫藥
adm Find login register

[方劑] 炙甘草湯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1subject: [方劑] 炙甘草湯Promote 0 Bookmark 02009-01-14quote  

炙甘草湯是張仲景方中一個神奇的方子,會說他神奇,是因為組成的藥物實在是平淡無奇,但組合起來卻會產生讓人驚奇的效果。

炙甘草、生薑、桂枝、麻子仁、大棗、人參、生地、麥門冬、阿膠。就是這樣而已。

有人說他是補血,也有人說他是補氣,更多人說他是補氣兼補血。他治什麼呢?這更神奇,在《傷寒論》中大概是最簡單好記的證,『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夠簡單了吧!

我父親就是會有心律不整的情形,但經過西醫檢查都說是正常。而碰到的幾個時方派的中醫師,所下的藥都沒什麼效果(時方派的中醫師似都常避免開經方的方劑?)。最後沒辦法,我就請他試試炙甘草湯,果然神效。中醫的說法是心的氣血不足造成「心動悸」,這個方子就是針對這點而設計的。

但有人認為陰虛的人要避免,這點我個人不太認同,我個人是認為這是陰陽雙補,但偏一點陽的方劑。有空再來補充一些各種說法及其機制,因為《金匱要略》中也是有這個方子,但製法似有些不同,尤其是桂林古本的記載。


edited: 1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2subject: [方劑] 炙甘草湯Promote 0 Bookmark 02009-01-18quote  

LGJ
炙甘草、生薑、桂枝、麻子仁、大棗、人參、生地、麥門冬、阿膠。就是這樣而已。

炙甘草湯的實際組成是:

  • 宋本傷寒論:
    甘草四兩,炙 生薑三兩,切 人參二兩 生地黃一斤 桂枝三兩,去皮 阿膠二兩 麥門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棗三十枚,擘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阿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脉證并治第六,附方,千金翼炙甘草湯):
    甘草四兩,炙 桂枝 生薑各三兩  麥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參 阿膠各二兩 大棗三十枚 生地黃一斤。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 桂林古本(http://greenisland.csie.nctu.edu.tw/wp/2005/08/29/303):

    傷寒,脈結促,心動悸者,炙甘草湯主之。

    炙甘草湯方:
    甘草四兩(炙) 生薑三兩(切) 人參二兩 地黃半斤 桂枝三兩 麥門冬半升 阿膠二兩 麻仁半升 大棗十二枚(劈)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納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脈浮細而數者,此為肺痿,炙甘草湯主之。

    炙甘草湯方:
    甘草四兩(炙) 桂枝三兩 麻仁半升 麥門冬半升 地黃一斤 阿膠二兩 人參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三十枚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納膠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還有一些版本的就不比較了,因為主要是這兩種版本最多人在用。紅字的部份看出了不同。桂本的是地黃半斤,大棗十二枚,而且沒有加水。和宋本的比較,會發現桂本的後一個炙甘草湯和宋本的兩個炙甘草湯的分量、煮法完全相同。所以,這裡以宋本的為是。

請汪意,這個份量是相當的重的,古兩換算成現在的單位是 15.6 克(請參考  http://blog.bs2.to/post/EdwardLee/14207),古一升約現在的 200ml。

我手頭上的炙甘草湯是仙豐的,他的比例是:

炙甘草:人參:麥門冬:生薑:生地黃:火麻仁:桂枝:阿膠:大棗 = 6:3:5:5:24:6:5:3:6

至於是否有加清酒、加水去煮至三升,不得而知,但我父親服用是有效果,而且效果滿快的,服用後約半小時後感覺心跳明顯加速(本身就感覺得到),約一、二個小時後就平息下來,連帶的心律不整的情形也沒有了,大概服用三次而已,至今心跳正常。這和和清酒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清酒去煮的話,酒精成分已經沒有了,你和清酒服用,那大概會醉人吧!而且對心臟會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

 


edited: 4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3subject: Promote 0 Bookmark 02009-01-31quote  

最近看到有人在吵傷寒論條文適用的問題。其中也有談到炙甘草湯。傷寒論的原文是很簡單,『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那麼是不是一看到「脈結代,心動悸」就是直接給他代入炙甘草湯呢?其他的什麼望聞問切都不必了?關於這一點我個人是存疑,你要理解這條文的前後脈絡才可以,畢竟這一條文的前提是「傷寒」。

例如依炙甘草湯條文的前後脈絡,我們可以推知,這是氣血兩虛導致心臟失養所造成的「脈結代,心動悸」 ,所以,是不是所有的「脈結代,心動悸」都是因為心血氣的失養所造成的呢?近因可能是,但遠因則還有可能其他的因素。

所以,這樣直接代入傷寒論的條文,我覺得是有危險的,能不能代入需要進一步的四診及經驗判斷。炙甘草湯證算是補法,所以不致於會造成對身體太大的傷害,但如果一些急性的心臟疾病,也給他炙甘草湯了事,我個人認為就太草率了。


edited: 1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4subject: Promote 0 Bookmark 02009-02-03quote  

LGJ
例如依炙甘草湯條文的前後脈絡,我們可以推知,這是氣血兩虛導致心臟失養所造成的「脈結代,心動悸」 ,所以,是不是所有的「脈結代,心動悸」都是因為心血氣的失養所造成的呢?近因可能是,但遠因則還有可能其他的因素。

舉個例子,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心絞痛時也會有「脈結代,心動悸」的情形,但心絞痛的成因可能是:

  1. 失養則痛,是心肌失養造成的。要補充心臟的氣血。
  2. 不通則痛,這是瘀血造成的,要活血化瘀。
好了,如果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給他炙甘草湯,那麼方向就會搞錯,造成更嚴重的心絞痛。

類似的例子是半夏厚朴湯證: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

好吧!來代公式。這就是古時候稱為梅核氣的一種咽喉病。

為什麼會用半夏厚朴湯?張仲景沒有寫。但從前後文脈絡可以推知,這是痰凝氣阻於咽。

如果這不是痰凝氣阻,而是脾陰不足,脾氣失調所造成的的慢性或虛性咽炎,那你半夏厚朴湯給他用下去,你看病人會不會哇哇叫。
[Note] 啊,我就是用過了,被病人罵慘的。好糗呀

那你要如何判斷是哪一種,要去四診嘛!尤其脈不一樣嘛!

我想張仲景不應該是要後代讀者這樣子去代公式的吧!


edited: 1
derick
joined: 2009-02-18
posted: 8
promoted: 1
bookmarked: 1
5subject: Promote 0 Bookmark 02009-02-19quote  
LGJ

 

舉個例子,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心絞痛時也會有「脈結代,心動悸」的情形,但心絞痛的成因可能是:

  1. 失養則痛,是心肌失養造成的。要補充心臟的氣血。
  2. 不通則痛,這是瘀血造成的,要活血化瘀。

好了,如果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給他炙甘草湯,那麼方向就會搞錯,造成更嚴重的心絞痛。

類似的例子是半夏厚朴湯證: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

好吧!來代公式。這就是古時候稱為梅核氣的一種咽喉病。

為什麼會用半夏厚朴湯?張仲景沒有寫。但從前後文脈絡可以推知,這是痰凝氣阻於咽。

如果這不是痰凝氣阻,而是脾陰不足,脾氣失調所造成的的慢性或虛性咽炎,那你半夏厚朴湯給他用下去,你看病人會不會哇哇叫。
[Note] 啊,我就是用過了,被病人罵慘的。好糗呀

那你要如何判斷是哪一種,要去四診嘛!尤其脈不一樣嘛!

我想張仲景不應該是要後代讀者這樣子去代公式的吧!

確實是不能代公式的。

但實際病人的主訴會需要更多的診斷。

以心痛為例好了,有時候病人只會說胸悶、突然胸口刺痛、胸脇刺痛、悶壓痛。

即使是西醫驗出來有冠心病,也不見得是炙甘草湯證。

有胸部症的方很多,像是桂枝加厚朴杏仁湯,真武湯、梔子湯、四逆散、理中湯之類的

我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也常常診斷不出來啊   

guest
6subject: Promote 0 Bookmark 02009-02-21quote  

套公式是現代人說法,不是不能套,而是套錯了公式。

 

-- 酸

cht健康中醫藥
adm Find login register
views:55168